□本报记者 舒玲玲 通讯员 张芳芳 高 洁
每到周末和节假日,永嘉县鹤盛镇箬溪村的书法馆、美术展览馆、文创馆里人头攒动。这个曾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小村,近年来却因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、打卡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国际艺术村”。
在现场的志愿者队伍中,除了村民,还有来自电子艺游平台大全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。既是服务乡村旅游需要,也来验收项目落地成果、聆听“用户反馈”,师生的另一重身份是箬溪村焕新升级的“规划师”。
早在2021年,温职院就与箬溪村合作推出“半村烟火 半村丹青”项目,致力于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,为箬溪村打造一个既富烟火气息又不失艺术氛围的美丽家园。项目负责人、温职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唐粉英告诉记者,因为产业单一、配套不足、资源匮乏,箬溪村一度陷入发展困境。2016年,温职院杰出校友、80后画家周建朋回村改造老宅,建起了村里第一家以艺术交流为特色的民宿,后来又通过新建“楠溪书院”,逐步集聚起一批艺术爱好者。
“能不能把箬溪村打造成艺术村,为乡村振兴找到破局之路?”周建朋萌生出这个念头,便第一时间找到母校寻求帮助。城乡规划学专业出身的唐粉英被电子艺游平台大全委以重任,接过了箬溪村项目的担子。
唐粉英带着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数次前往箬溪村走访调研,向村干部、乡贤和村民们了解生活状况、文化需求和村庄发展的瓶颈。调研中,她发现村里有很多闲置的住宅,还有废弃的祠堂和村小。“可以把村里的废弃建筑改造成一个个小而美的艺术场馆。”方向很快确定下来,团队师生迅速行动,不仅对废弃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,还重新规划设计了全村的参观游览路线、路牌指引标识,拿出了一整套规划设计方案。边设计边施工,一个个小而美的书法馆、美术展览馆、文创馆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。
筑好巢,更要引凤来。根据唐粉英团队的规划方案,箬溪村在空间上以箬溪为界,一边通过引入多名国内外艺术家驻村,并介入文化艺术衍生产业,实现艺术、艺术家和乡村的深度结合;另一边则带动村民开发文创产品,制作、销售永嘉农副产品,实现村民就业创收。艺术展览办进村里、艺术市集开到村里、艺术研学走进村里,聚拢的人气带旺了村庄发展的生气,村民们在接受文化艺术熏陶之余,也蹚出了增收致富的新路。
早在前期调研时,唐粉英团队就了解到以前箬溪两岸种了很多箬叶,适合发展粽子产业。团队给村民们推送了很多相关企业成功的案例,在他们创业初期提供金点子和设计支持。此外,团队还助力箬溪村成立半村烟火合作社、箬溪嘉珍共富工坊等,为村民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。当前,箬溪村正在推广矿物质颜料研学,团队正为此设计专门的研学空间和路线,为参与者提供丰富、独特的研学体验。
“‘半村烟火 半村丹青’项目也成为我们开展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。”唐粉英介绍,他们将项目实践成果带回电子艺游平台大全,在“乡村规划设计”课程教学中,一边利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,一边结合箬溪村线下实践教学,打造了一个多维度、全方位的学习环境,通过实地考察、案例分析、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,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规划的魅力。
“我们将继续深化项目实践与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,通过不断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乡村规划设计人才。”温职院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学院将进一步拓展项目实践领域和范围,不断挖掘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,为乡村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。
相关链接:http://www.zjjyb.cn/html/2024-12/13/content_59858.htm